资料获取 联系我们 En
返回列表
行业科普      2025年11月18日
​批头长度“偷”走的扭矩:砺星智能拧紧方案如何把它一分不少地补回来

一、痛点回顾——“看不见”的 1 % ~ 11 %

产线常以为“扭矩到值就 OK”,却忽略夹在工具与螺丝之间的批头。实测显示:把 50 mm 标准批头换成 150 mm 后,M6-10 N·m 硬连接里螺丝端实际只得到 8.9 N·m,相当于“偷”走 11 % 的扭矩;M1.6-0.25 N·m 的小螺钉用 65 mm 批头时也被“吃掉” 0.03 N·m,结果 0.3 % 散热器在跌落试验中移位。这些微量误差一旦流出,就是气密失效、异响、甚至召回。


二、为什么补不回来?——传统工具的“三板斧”失效

1. 开环电批:只有“扭矩到达→断电”,制动延迟 10~50 ms,批头越长惯性越大,过冲与欠拧随机出现。

2. 气动工具:气压波动±10 %,批头变形量无法预测,补偿表写成“摆设”。

3. 人工再拧半圈:依赖手感,数据无法追溯,OEE 被返工工位拖垮。


三、砺星方案——把“长度”变量锁进闭环算法

砺星伺服拧紧轴/手执智能工具自带“批头长度补偿”功能包,通过三层闭环让每一颗螺丝端真正吃到目标扭矩。


1. 硬件层

   22 kHz 高分辨率扭矩采样 + 1 kHz 速度环,刹车响应 <1 ms,批头扭转产生的“虚假峰值”被实时过滤。


2. 算法层

   系统内置“柔性系数”模型:操作员在 HMI 输入或扫码自动获取批头长度 L、直径 d、材料剪切模量 G,算法即时算出补偿值ΔT,并在拧紧过程中动态叠加;同时启用“扭矩+角度”双阈值,当角度达到计算窗口而扭矩仍低于补偿目标时继续旋转,彻底消除扭转变形带来的欠拧。


3. 数据层

   每一颗曲线的“实际螺丝端扭矩”以加密形式写入 MES,形成长度-补偿-结果大数据;换批头后首件若比对失败,系统自动锁站,实现 FMEA 里的预防要求。


四、真实落地效果——三条产线对照


- 新能源电池托盘 M8-22 N·m

  150 mm 长批头未补偿时气密合格率仅 74 %;启用砺星补偿后,螺丝端平均扭矩达到 22.1 N·m,合格率升至 99.2 %,班产返工从 200 台降到 6 台。


- 手机散热片 M1.6-0.25 N·m

  35 mm 钨钢批头 + 砺星微扭矩轴,跌落移位率由 3000 ppm 降到 20 ppm,批头寿命反而提升 2 倍。


- 航空座椅 Ti M10-40 N·m

  200 mm 一体延长杆在补偿算法下预紧力离散从±18 % 缩至±6 %,一次性交检 99.7 %,满足 AS9100 审核“零观察项”。


五、现场即插即用——三步完成补偿

1. 扫码:批头二维码自动读取 L、d、材质;

2. 确认:HMI 弹出建议补偿值(如 7.3 %),工艺员一键下发;

3. 拧紧:系统执行“慢速贴座→高速旋入→低速补偿→实时刹车”,全程 1.2 s,数据实时上传。


六、结论

批头长度确实会“偷”扭矩,但把长度变量写进闭环算法,就不再是玄学。砺星智能拧紧工具用毫秒级采样、动态补偿和云端追溯,把每一牛米都还给螺丝,让“看不见”的误差变成“可预测、可控制、可追溯”的数字,彻底终结因批头长短带来的质量赌博。


相关新闻
2025 11 18
拧紧“滑牙”之痛:从工艺失控到智能防错
获取方案
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立刻获得相关解决方案
研发
项目
采购
设备
生产制造
质量
规划
销售与市场
售后服务
价格咨询
产品咨询
技术支持
售后服务咨询
伺服压机
拧紧系统
自动送料